开国少将徐国夫回忆抢东北
1945年3月中央党校毕业后,我又回到抗日大学五干队。一天,我和同学们到地里往回运豆子,猛抬头,忽然见村头冲过来十多个日本兵。我顾不上多想,从腰里抽出仅有的两颗手榴弹就抛了过去。一边抛,一边喊同学们快撤。借着手榴弹爆炸的烟尘,我们一行20多人迅速脱离了险境。回
1945年3月中央党校毕业后,我又回到抗日大学五干队。一天,我和同学们到地里往回运豆子,猛抬头,忽然见村头冲过来十多个日本兵。我顾不上多想,从腰里抽出仅有的两颗手榴弹就抛了过去。一边抛,一边喊同学们快撤。借着手榴弹爆炸的烟尘,我们一行20多人迅速脱离了险境。回
当代俄罗斯怎样落实“政治转型”是我们很关注的题目。两年前我们在俄考察了他们如何处理前体制的政治迫害及其遗留问题,并与彼得堡、莫斯科和彼尔姆的俄国学者以及NGO组织成员进行了座谈,根据记录整理并结合我对类似相关书籍的阅读综合如下。
杜鲁门当时坚信,苏联将东欧国家从法西斯奴役下解放出来,然后在那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了美国扩张其势力范围的巨大障碍。现在苏联对美国的需要已经大于美国对苏联的需要,美国必须在东欧问题上立刻“摊牌”。
1949 年 12 月,成都凤凰山机场的寒风中,蒋介石登上专机。透过舷窗,他最后一次凝视着这片统治了二十二年的土地,几小时后,飞机将在台湾降落,开启他偏安一隅的余生。到了台湾,蒋介石有了大量时间反思内战失败,他在日记中多次提及三人,认为若不是这三人 “作祟”,
苏联军队里的风暴悄然袭来,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谁也没想到红军的那些大人物会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广播里传出让人心惊的消息,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竟然成了外人眼里的叛徒,被当成国外势力的帮手送上了法庭。
那一年,时间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拽了一下,空气里弥漫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沉重感。 1945年,世界刚刚从一场席卷一切的战火中挣脱出来,胜利的微光还未完全散去,新的博弈就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蒋家派了蒋经国这位“少壮派”去莫斯科,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在那个被称为“外
人是什么?唯物史观教导我们说,人是从制作工具以及运用这工具从事劳动的时候开始,转身与猴子揖别的,其实,除了劳动,人还必须会思想,所谓思想,自然离不开独立自主的意识。这是最基未的。倘使仅仅懂得劳动。耕植和采集,充实了肚子,发达了四肢,最后也很难免于陷入牛羊一般的
这位与斯大林以“你”相称的密友,此刻正亲手参与摧毁苏军精英阶层的行动。他或许未曾料到,两年后自己将站在相似的被告席上,被同一套逻辑吞噬。这段始于革命烽火的友谊,最终在政治清洗的绞肉机中化为齑粉,成为大清洗时代最耐人寻味的悲剧注脚。
准确地说,它是一栋摇摇欲坠、四处漏风的破房子,外面狂风暴雪,里面的人还在为了抢最后一块发霉的面包打得头破血流。
众所周知,伟人曾经多次与斯大林有着书信往来,也曾经为斯大林70岁大寿题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而这封写给斯大林的信,着实罕见!笔者也是第一次见到,不知道你曾经是否见到过,相信,你看到后,也会和笔者一样,被惊艳到的了,不是吗?虽然这封信采用了行楷的笔意书写,但是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加里宁独自坐在办公室,面前放着一封刚收到的信件——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因“反革命嫌疑”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这位担任国家元首已19年的老人,此刻却连为妻子辩驳的勇气都没有。他最终在逮捕文件上签下名字,指甲深深刻入掌心。
1933年,黑海之畔,一声枪响划破假日的宁静。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遭遇了他生涯中最戏剧性的一幕:一名刺客在极近的距离清空弹匣,竟无一命中。此剧情荒诞不经,较抗日神剧尤甚。情节离谱到令人惊愕,仿佛脱离了现实逻辑的正轨。如此呈现方式,着实难以让人信服。而就在枪声
1906 年的俄罗斯,一声枪响划破了动荡帝国的沉寂。扣动扳机的人并非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而是一位柔弱却意志坚决的年轻女子——玛丽亚·亚历山德罗夫娜·斯皮里多诺娃(Мария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Спиридонова)。她出身普通,却在农民受压迫、革命
许多人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视为苏联走向灾难的原因,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赫鲁晓夫在20世纪60年代初所推动的首次“改革”。尽管这些改革一度可能导致苏联的解体,幸运的是,它们最终被有效遏制了。
1945年8月日本突然宣布投降,像块巨石砸进原本按部就班的棋盘,斯大林一边致信杜鲁门,强硬要求“北海道北部必须划入苏联势力范围”,一边密令驻重庆大使向国民政府抛出“九州诱饵”,试图在远东地缘棋盘上拉拢中国,形成对美国主导地位的制衡。
自1839年达盖尔揭开照相机的神秘面纱,到2025年的今天,这项记录光影的发明已走过180余年的漫长旅程。在一个多世纪的时光里,相机镜头捕捉了无数瞬间,累计拍摄的照片数量早已突破数千亿张,每一张都藏着不同的故事。
在一场发布会上,普京已批评过1918年《俄国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在1939年春天到来的时候,莫斯科对希特勒和第三帝国在中欧的扩张是充满疑虑的。斯大林深信,如果不及时开始遏制,希特勒的欲望早晚会淹没俄罗斯的平原--这一幕不但是斯大林根据现实做出的判断,而且希特勒的这个梦想在《我的奋斗》中早已进行过阐述。
在日本战败并宣布投降之后,美国曾向中国发出邀请,希望中国能派遣一支部队参与对日本的占领行动。作为二战的主要战胜国之一,中国当时迎来了参与占领日本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机遇。那么,中国究竟是如何为占领日本做准备的呢?最终,中国是否真的派兵参与了占领日本呢?
“斯大林想把联合国总部建在索契,”2025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台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突然“翻出”了这段历史秘闻,语气虽轻描淡写,却引发了会场内外的强烈反响。